Slide

British Museum

Rosetta Stone: Why is it the treasure of the British Museum?
羅塞塔石碑:為什麼它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講羅塞塔石碑,這塊石碑算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塊石碑現在就展出在大英博物館的埃及館,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觀眾慕名而來,為了保護這個石碑,大英博物館特地弄了一個複製品,讓觀眾可以上手摸一摸,但因為摸的人太多了,所以每隔幾年就得重新再做一個複製品。 圍繞這塊石碑也是有著非常多的傳奇故事,也有很多人認為它和外星文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那麼為什麼這個塊石碑在800多萬件藏品當中具有如此特殊的地位,為什麼全世界研究古埃及的學者和專家都對他頂禮膜拜?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講一講關於羅塞塔石碑的故事。 咱們先說說這塊石碑是怎麼發現的,又是怎麼落到英國人手裡的。 話說在1799年的時候,當時拿破崙帶領的法國軍隊佔領者埃及,在那年的7月15日,法軍在尼羅河三角洲上的港口城鎮羅塞塔(今日亦稱為拉希德)郊外修築基地,意外地挖出來一塊黑色的大石頭,當時管事兒的一個法國上尉,有點兒文化,覺得這個東西不一般,密密麻麻寫了這麼多看不懂的字,所以他就上報給了聖朱利安要塞的指揮官阿卜達拉·傑克·德·門努瓦(Abdallah Jacques de Menou)。指揮官就把這塊石碑送往了拿破崙在開羅設立的古埃及研究所,讓科學家研究分析這塊石板,因為在羅塞塔這個地方發現的,也就取名叫做羅塞塔石碑了。 那本來是法國人發現的,怎麼後來又到英國人手裡了呢?因為在1801年,英國軍隊把法國軍隊打敗了,控制了埃及,而法國所獲得的這些文物,英國人覺得也是自己的戰利品,要歸自己,本來當時法國的科學家是希望帶回發過去的,但英國人就是不同意,甚至法國的自然學家艾奇恩那·若弗魯瓦·聖-蒂萊爾(Étienne Geoffroy Saint-Hilaire)還給英國大使威廉·理查·漢彌爾頓爵士(Sir William Richard Hamilton)寫信說“你們要是強取豪奪,我就把這批文物都給毀了,玉石俱焚,我拿不著,也不給你留下” 後來英法雙方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壓力山大降書Capitulation of Alexandria》,法國根據條約要將所有發現的文物也一併交給英國,所以可見哈,打仗打輸了簽訂條約都是不平等條約,槍桿子打不下來的,通過談判拿回來純屬是扯淡,全世界都一樣。 後來呢,法國人也挺壞,偷摸的把石碑藏個小船上想偷偷運回法國,但後來半路上就被英軍給抓回來了,不過事後兩家商量哈,研究成果和拓片可以給法國,但石碑歸屬英國。 所以看了這個故事以後,我們知道哈,本來是埃及人的文物,被英法兩家給搶了,然後對自己的文物毫無發言權,即使到現在,埃及文化部的官員還是在奔走呼籲,希望英國能將這塊石碑歸還給埃及,但希望非常渺茫,因為這個石碑要是送回去了,那木乃伊是不是也得送回去?那大英博物館里這800萬件藏品有多少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肯定很多是正常收藏的,但大英帝國輝煌時期從別的國家順回來的估計也不少吧。 咱們說回來哈,到了1802年,羅塞塔石碑來到了英國,并以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名義捐獻給了大英博物館,此後至今的200多年,一直陳列于大英博物館。 說完了來歷,那咱們得說說這個石碑為什麼這麼重要了。其實這塊石碑並不大,高112,寬75cm 厚28cm,由花崗岩製成,應該是一個更大的石碑破碎以後的一部分殘骸,但就是這麼塊不大的石板,卻密密麻麻了寫了好多文字和符號,而且一看就是3種不同的文字,最上面14行是古埃及象形文字,又叫做圣書體,是代表寫給神明的文字,中間是32行埃及文字,就是日常平民使用的文字,最下面54行是古希臘文。 這就厲害了,因為從公元4世紀之後,尼羅河文明就開始沒落,這種所謂的和神明交流的象形文字的使用方法就失傳了,雖然很多歷史和考古學家竭盡所能去研究和破解但一直都沒法解讀這些文字的含義,雖然埃及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和文字,但都不知道什麼意思,直到羅塞塔石板的出現。 因為當時希臘控制著埃及,所以所有官方的文書都需要有希臘文的翻譯作為對照,而且古希臘文在歐洲一直都有人研究,是可以讀懂的,所以這塊石碑就為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了一個線索,而失傳了1400年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也漸漸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雖然是有了參照物,但破解工作還是很艱難,前後差不多用了近30年的時間,這其中有兩位同志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一位是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Thomas Young),他發現這個碑文當中對應著“托勒密”的發音的文字,但是他搞不明白埃及文字的符號到底代表了什麼,其實這個對中國人來說特別好理解, 舉個例子哈,“巧克力”這三個字,其實中文這三個字沒啥具體意義,這幾個字是“Chocolate”發音的模擬,你要是卡在這裡,說為啥是“巧克力”這三個字,不是“橋殼里”呢,這個其實沒有意義,因為是音譯而已,本身的文字沒有關係。所以托馬斯同志就卡在這了,只找到了對應名字的文字,但他想不明白,不知道為啥是這幾個字。 第二位就比較厲害了,是法國學者让-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他發現呢,大家一直都認為埃及象形文字是表義的文字,但其實其中很多符號是表音的,而這個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發現,從此他們破解工作就順利了很多, 但是,其實這個破解工作啊,當時沒有中國人參加,要是有中國人參與的話,可能用不了 30年,10年就解決問題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文字,有些地方和埃及文字有些類似,卡住西方學者的最大阻礙,其實就是我們的形聲字的問題,比如哈,“聞”這個字,形象上是耳朵貼在門上,聽聲音,非常形象,但發音是從門的音,再比如,“裹”這個字,很形象,衣服打開,裡面,但發音是發“里”的音,所以中文也是及表意也表聲的一種文字,在西方學者撓破頭的時候,我一看就明白了,就是因為他們一輩子用的都是表音的文字,不知道象形文字其實也是可以表音的。 話說回來,至此,因為羅塞塔石碑的出現,古埃及文明中失落的文字漸漸開始被大家所解讀,出現了大量的新的研究和發現,因為整個西方世界普遍認為西方的文明起源於埃及,所以這塊石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好像是祖上傳下來了一部天書,看不懂,現在終於能看懂了,這也是為什麼研究古埃及文明的學者專家都將羅塞塔石碑奉為聖物的原因。 那問題又來了,這塊石碑上到底記錄了什麼?是不是像有的人傳說的一樣,記錄著和神明交流或者和外星人溝通的信息呢? 很遺憾,從字面上來說,這塊是板上記錄的就是一些官方歌功頌德的文字,公元前196年,為了紀念當時13歲的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加冕1週年,祭司們製作了這個石碑,記錄了法老世襲王位的正統性,以及所實施的一些惠民措施,并獲得了人名的擁護等等等等。 雖然羅塞塔石碑的碑文當中記錄的信息都很無聊,但卻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中國、古埃及,以及更早的蘇米爾文明,都是使用象形文字的種族,而且這些文明當中都提到這種象形文字是和神靈交流的工具,我們的甲骨文也是占卜和祭祀時候刻在龜殼上的,也算是和神明交往時候使用的, 很多跡象表明,這幾個古老文明可能在上古時期就有過交流,如果腦洞開的更大一點,也有可能是一個使用象形文字的遠古文明或者地外文明,將他們的文字傳授給地球上的人們,播下了文明的火種,加速了人類發展的步伐,人類在短短1萬年時間里就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了,完成了以往幾百萬年都沒有取得的成績。 嗯,這都是我瞎猜的,不過我們的宗旨就是用激情去擴充腦洞,大膽的假設,嚴謹求證的漫漫長路則用來充實我們的後半輩子。再說一句,羅薩塔石碑是大英博物館展出來的,已經經過了很多的考量,不會展出一個太有爭議性的展品,但同時,大英博物館裡面還有很多來自蘇米爾文明時期的泥板,用楔形文字記錄著很多幾萬年前的上古歷史,其實我覺得那些沒拿出來展的藏品,才是大英博物館真正的鎮館之寶。 More Videos

5 Must See Art Exhibitions in 2019
2019年不可錯過的五個展覽

Van Gogh and Britain at Tate Britain Mar 27-Aug 11 Van Gogh and Britain presents the largest collection of Van Gogh’s paintings in the UK for nearly a decade. Some of his most famous works will be brought together from around the world – including Shoes, Starry Night on the Rhône, L’Arlésienne, and two works he made while

Hokusai: beyond the Great Wave
葛飾北齋:巨浪之上

In May of 2017, the British Museum will stage the first exhibition in the UK to focus on the later years of the life and art of Hokusai, featuring his iconic print The Great Wave of c. 1831 and continuing to the sublime painted works produced right up to his death at the age of 90.

The Light and Shadow of Ink
筆墨光影

The Spirit of Ink in Qu Leilei
In the autumn of 2015 the British Museum (BM) acquired several pieces of work. It is normal for this globally acclaimed museum to enrich its collection. However, the acquisition and the manner of display for this time gain a profound meaning.

Defining beauty
美之義

26 March – 5 July 2015 British Museum Sainsbury Exhibitions Gallery   Experience the brilliance and diversity of ancient Greek art in this major exhibition focusing on the human body. For centuries the ancient Greeks experimented with ways of representing the human body, both as an object of beauty and a bearer of meaning. The

An Ancient Tradition, A New Era: Contemporary Porcelain from China古老的傳統,新的時代:中國當代陶瓷藝術

Text Photo by Elaine Yu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Porcelain art exhibition celebrated its opening ceremony in British museum on 18th November, the show is curated by Chen HaiBo, Director of Chinese Cultural Media Group. 27 art works from 18 Chinese artists are exhibited in the show. The visiting artists are primarily renowned Chinese academia born in the

German Memories of a Nation
A 600-year History in Objects

This exhibition will examine elements of German history from the past 600 years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25 years ago.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reunification and beyond, the show will use objects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addressing a German history which is full of both triumphs and tragedies.

Gems of Chinese Painting
中國畫瑰寶

TEXT BY文字提供:Baoping Li 李寶平 IMAGES COURTESY OF 圖片提供: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 . The Yangzi River runs through an area of south-east China known as Jiangnan (literally ‘south of the river’) that has been one of the country’s most prosperous and culturally productive regions. The paintings and ceramics in the exhibition Gems of Chinese Painting reflect the

08 Stop. Sun Yi’s Solo Exhibition
Suggestive Trajectories

问问自己每天都做了什么,是每天循规蹈矩的活着,还是偶尔也能从循规蹈矩中挖掘出一些趣味儿。 平日里,喝完的汽水罐捏了随手就丢进垃圾桶,看完的报纸集一堆也就称斤卖了,  好像这是我们一出生就既定的习惯。而打破这种习惯的,将一种习惯转换成另一种新的习惯,这就是艺术家孙毅在做的事。 他用生活中最常见的小物——易拉罐和报纸——练习每日的必修课程,即是对艺术家身份的自我说服。其实每位艺术家都会用不同的媒介载体来表达他们的思想,重点不在于用什么素材,而在于表达。在(Can Series)和(Newspaper Series<copy>)中,孙毅探讨了一连串的关系论: 艺术家与艺术家本身的关系 你是艺术家与艺术家的你的关系 人和物的关系 物与物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 ……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庄子),往往我们想要的总在我们前进方向的背面。这种关系论并没有赏味期限,一听易拉罐和一张报纸,他就可以在每日的重复而又不重复中无限不循环下去。而在他的另一个系列(Sleepless)中,他也是用最普通的纸张与笔描绘自身当前的状态——无眠。 有问他关于此次展览的期待,他说并没有,这个展览算是对自己一年来努力的总结吧。他也表示自己会继续往这个方向走,希望明年还有机会再办一次个展。现在的他正在Slade University of Art深造中,我实在是忍不住要爆料下他最新的战绩: 6月10日,如果你恰好去了Slade图书馆,如果你恰好要赶快截止的论文,如果你恰好在找论文的资料,如果你恰好发现你资料所处的“状态”和以前不同了,那恭喜你,请享受孙毅同学为你的创作。     Suggestive Trajectories Art would itself be conditioned by nonart… – Jacques Derrida What effectively covers and makes unseen Sun Yi as an artist and as perhaps above all an individual, is first and foremost

Ancient Lives, New Discoveries
古代生活的新發現

22 May – 30 November 2014 Room 5 Major new exhibition reveals new discoveries about ancient lives in Egypt and Sudan. The British Museum has always sought new ways to explore its collection, using the latest scientific techniques to shed new light on ancient cultures. This May new research on one of the most-popular areas

Shunga: sex and pleasure in Japanese art
大英博物館:《春宮畫:日本藝術中的性與歡愉》

Shunga: sex and pleasure in Japanese art 3 October 2013 – 5 January 2014 In early modern Japan, 1600-1900, thousands of sexually explicit works of art were produced, known as ‘spring pictures’ (shunga). This exhibition,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the UK, examines the often tender, funny, beautiful and undoubtedly accomplished shunga that were produced by

                   

© 2011 ART.ZIP all rights reserved.  ISBN 977 2050 415202

Site by XY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