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

film

Interview with Jia Zhang-ke, founder of PYIFF
專訪平遙國際電影展創始人賈樟柯

Image Courtesy of 圖片提供 x PYIFF 平遙國際電影展 Translated by 翻譯 x Nicholas Anderson 尼古拉斯•安德森 Edited by 編輯 x Michelle Yu 余小悦   Jia Zhang-ke i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ly acclaimed filmmakers working in China. He is both an award-winning auteur film director and producers. His films have received critical praise and have been recognized

Interview with Marco Müller Artistic Director of PYIFF
專訪平遙國際電影展藝術總監馬可·穆勒

Image Courtesy of 圖片提供 x PYIFF 平遙國際電影展 Translated by 翻譯 x Hao Zhizi 郝智梓 Edited by 編輯 x Michelle Yu 余小悦   Marco Müller is a film critic, award-winning film producer, and former director of prestigious Rotterdam, Locarno, Venice and Rome film Festivals. Renowned for injecting new life into festival, Müller is also one of

A Century of Chinese Cinema
兩岸三地百年電影光華

轉自BBC 中文網 子川 英國電影學會從6月份開始舉辦“兩岸三地百年電影光華”大型華語電影季,   放映超過80部華語電影。 英國電影協會此次與多倫多電影節(TIFF)合作,   推出在英國舉辦的最大型、最系統的華語電影季,吸引英國本地、歐洲、華人社區以及學生的關註。 去年12月,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和當時的文化大臣瑪麗亞·米勒(Maria Miller)訪華時所率領的貿易代表團首次包括了以英國電影協會CEO阿曼達·內維爾(Amanda Nevill)為代表的電影業,英中兩國簽署了裏程碑式的電影合作協議。 BBC英倫網從BFI了解到,多倫多電影節的中國電影季涵蓋華語電影的廣度在北美和歐洲從未有過。其策展人諾亞·考恩(Noah Cowan)與中國電影資料館一起工作了相當長的時間,挑選出近70多部電影展映。 BFI電影部總監海倫·德威特(Helen Dewitt)告訴記者,BFI想要英國觀眾也能夠欣賞到來自兩岸三地的優秀影片,所以把整個電影季帶到倫敦。 英國電影協會中國電影季項目經理薩特文特·吉爾(Satwant Gill)對BBC英倫網表示,BFI的意願是讓英國觀眾看到以前從沒有機會看到的華語電影。 “我們要讓英國觀眾了解華語電影驚人的多樣化和豐富性,在欣賞電影的同時也給他們了解中華文化的機會”,吉爾說。 除了英國本地以及歐洲觀眾,英國電影協會此次希望英國華人和學生能夠借此機會多了解自己國家的偉大電影“遺產”。 吉爾強調:“英中簽署電影合作協議之後,我們希望能夠強化兩國在文化和商業上的聯系;最近我們先後邀請了中國著名導演馮小剛和賈樟柯到BFI參與自己電影的放映活動和問答環節,與中英觀眾互動交流,非常令人欣喜”。 BFI在多倫多電影節展映的影片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影片,共將放映超過80部華語電影。費穆導演的名片《小城之春》除了從6月19日到30日每天都在BFI Southbank放映之外,還將在全英國範圍的藝術院線放映。 為配合“兩岸三地百年電影光華”電影季,英國電影協會將在6月24日出版圖文並茂的全新華語電影史概要,收錄徐克、賈樟柯、馮小剛等諸多著名電影人的文章。 同時,BFI Player網上播放器在電影季期間將帶來大量華語電影以及中國相關內容:劇情長片、短片、BFI南岸活動視頻、從未公開過的資料片等等。 BFI在展映電影的同時開設一個為期10周的華語電影課程,這一教育項目讓英國公眾有機會更加系統地了解華語電影。 英國電影協會“兩岸三地百年電影光華”華語電影季將於6月1日持續至10月7日,放映地點在倫敦BFI Southbank南岸電影中心。 電影季將超過80部華語電影分為5個組別在4個多月中放映: 6月:黃金時代 發現1930-40年代令人驚嘆的經典電影。這些作品打破舊有禁忌,采用試驗性視覺技術,並打造出一批堪與好萊塢比肩的明星。 推薦影片:《小城之春》(Spring in a Small Town)、《馬路天使》(Street Angel)、《十字街頭》(Crossroads)。 6月:全新的中國 欣賞強有力的劇情片、堅忍不拔的戰爭片、涉及社會問題和人類精神力量的諷刺片。 推薦影片:《舞臺姐妹》(Two Stage Sisters)、《梁山伯與祝英臺》(The Love Eterne)、《東方紅》(The East is Red)。 7月:劍客、黑幫、鬼魂 從李小龍、成龍、李連傑等諸多明星出演的電影見證類型片的演變。 推薦影片:《精武門》(Fist of Fury)、《黃飛鴻》(Once Upon

Richard Mosse – The Enclave
理查德•莫斯 – 《孤域》

— 4th April-26th April The Vinyl Factory Space  理查德·莫斯近三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创作,最后集结成了去年威尼斯双年展代表爱尔兰国家馆参展的视频装置 –  《孤域》 The Enclave,艺术家被刚果东部连绵不断的战争状态所吸引,刚果酷而复杂的战争却又鲜为外人所知。艺术家想通过这部影片去探讨艺术和摄影这两个媒介,对于不可言喻的社会现实的传达能力。   莫斯前往刚果最深处,去拍摄一些不能被常人所记录到的生存状态。主题以平常的民族志式的角度,记录着生老病死和日常的生活与冲突。其中看似纪录片的风格,却不难看出镜头前已摆设好的物象和场景。电影本身拍摄于一挂在steadicam稳定器的16mm摄像机,片中诸多的推拉镜头,其稳定的移动提供给观者一个第一人称视角。 而这样的拍摄方式也使镜头本身成为了影片的中心,观者的视野随着镜头被带入装置和影像空间,我们正如同一个个不应在此出现的猎奇者。 而镜头另一端,被拍摄的刚果士兵,平民,孩童,也均以造型,跟随,凝视来回应镜头。   在Vinyl Factory Space的空间里,八块双面投影幕布多为对称分布。空间设计与影片剪辑往往相互作用,其化学效应也是多频装置表现力的关键。The Enclave在展映上,影像内容和节奏也似乎是呼应着屏幕的对称性。而取材于刚果基伍湖的音乐和音效,与电影本身共鸣相称,其11组音响的分布,似乎比八块屏幕本身更能调动观者的对空间的体验。。 视频的亮点,是贯穿全片的粉红色调。莫斯在片中使用的是原本军用的伪装探测红外线底片。在二战时期由美军支持研发,用于探测伪装成绿色外型的敌军。这一种胶片已于2009年停产,全球所剩无几。在莫斯的影片中,本应最为突出的来自于山脉,植被,迷彩服绿色,纷纷配底片反应成了粉红色。超现实的粉色将原本沉重的主题附上了一股奇异的色彩。而通常和绚丽挂钩的粉色,在电影里也变成了另外一层伪装。   艳丽的粉色是具有感染力的,它迫使观者去探询这颜色改变的原因,去追问除却颜色,电影中是否还有其他被改动的部分。莫斯清楚自己并非记者,而是艺术家的身份,于是传达这样一个题材,就不能用到传统的纪实摄影角度。而通过连接一个传统的创作媒介和一个当代的现实题材,The Enclave作为一组艺术影像,的确起到了迫使观者审视图像创作,传播,和被消费的一系列过程,去讨论影响本身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作品的另一个逻辑,同样源自于红外线底片本身。探测伪装的底片,可以显露出原本隐藏的物象。但仅仅是用有显形功效的底片,来记录鲜为人知的战况,把这两者编织在一起,此间的联系似乎稍停于字面意义上,并没有真正挑战纪实摄影和视频艺术的传统。潜伏于刚果的‘真相’是什么?观者看到的是否比寻常的记录片有更多细节?若是没有了这一片粉色,更多的‘现实’是否就无法显露? Mosse的照片似乎更能说明这一点,除却令人惊叹的粉色,剩下的也不过是一个传统的题材和视角。此中牵涉到的又是莫斯不可回避的纪录片传统中,关于图像和伦理问题。当艺术家离开那片孤域,当观者离开展厅这片飞地,能询问什么,能改变什么,是双方都要思考的问题。

                   

© 2011 ART.ZIP all rights reserved.  ISBN 977 2050 415202

Site by XY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