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

海島的微觀歷史

Text by 撰文 x Sophie Guo郭笑菲

        戴禕於她正在柏林舉辦的個展《殘垣斷壁》( Misfits, Offcuts, and Castaways)上講述了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的故事,展覽由上百張環繞於展廳、名為《光之集》(Catalogue of Light )的小畫作為開端。初看這些木頭為底色,紋路宛如木紋或指紋的畫作上,帶著自然的溫暖色。可細細觀察會發現,這些紋路其實是香火在質地輕薄的和紙上燒出來的痕跡。每張畫的下面都貼著一張QR碼,邀請觀者用手機掃描以解碼其隱藏的信息。掃描一張後屏幕就顯示一個環狀珊瑚礁島嶼與其周圍潟湖的谷歌實貌地圖--馬紹爾群島便是由這一個個細小纖弱的島嶼構成。而那百餘張“香火畫”則是戴禕以1:25000比例為這些小島做的等高線圖繪,它們被藝術家依照實際對應的地理位置在展覽空間中區分開來:一個房間被“埃尼威托克環礁群島”佔據,另一個房間則被“比基尼環礁群島”環繞。

戴祎,《断壁残垣》,House of Egorn,2016

戴祎,《断壁残垣》,House of Egorn,2016

 

        若欲解讀這繪製精細卻因表面被燒灼而帶來些許不安感的香火組畫,放置在展廳一角的影像作品《殘垣斷壁 No.1》(Misfits, Offcuts, and Castaways No.1)似乎能給予觀者些許暗示:這是一段用相互間不直接關聯的事物來描述光、燃燒與摧毀的影像拼貼--香在和紙上緩緩遊走、燙出一條軌道;樹莓在看不見的外力作用下被碾壓成泥;美軍在北太平洋的核試驗鏡頭、手術燈一閃而滅的強光……戴禕用微弱的手勢將那些被核爆炸摧毀的島嶼用香火微觀勾勒出來,香遊走於和紙之上所產生的一派祥和之感的背後藏著島嶼昔日悲哀的歷史。而與蘑菇雲升騰起來那一瞬狀貌相似的莓子被壓扁的過程,莫不是回憶時腦海中所殘留的虛假記憶圖像碎片?而那又像是被手術燈強光閃過後眼前出現的幻覺,也似乎影射出受核爆炸產生的強光刺激後的雙目失明。

        1945年7月16日人類首次進行原子彈測試的節點被定為人類世(Anthropocene)的開始,這個術語表示人類活動大規模改變地球地貌與景觀、改變地球深處的歷史進程,從而使地球進入一個全新的地質年代。戴禕結合她六年前在馬紹爾群島義務教書時所產生的記憶與印象,用微弱且詩意的視覺語言非直觀地訴說海島自人類世開始到如今所處的境況及挑戰。在《光之集》中,藝術家用縮小兩萬五千倍的圖像反映馬紹爾群島的兩個島群被美軍在1946年至1962年間進行北太平洋核試驗的過往;海島如今所面臨的困境則在《微型之災》(Miniature Catastrophe)得到呈現。戴禕以大約1: 5000000的比例用水墨繪製出馬紹爾群島的概貌地圖,每一塊邊緣如裙擺的環狀體都是一個縮小的珊瑚環礁島群。擱在裝置旁邊捕魚桶中的影像作品《殘垣斷壁No.2》(Misfits, Offcuts, and Castaways No.2)告訴了觀眾這黑白海島地圖的製作過程,這小島邊界因中間的冰融化而暈染、變得模糊的過程,也正反映了它們在宏觀現實中所面臨的處境:全球變暖以及格林蘭島與南極的冰川融化,間接導致了位於地處低地勢赤道區的珊瑚環礁群島海岸線的上升,漲潮時陸地狹窄的小島整個都會被淹沒。這樣,原本邊界分明的島嶼分佈地圖也被迫改寫了。

        文明的過度發展輻射了遠方的島嶼,理性主義的黑暗面也依舊籠罩著已逐漸淪為漂流者的海島居民。太平洋戰爭中廢棄的飛機與武器落在小島的海灘上生鏽,成為這些不發達的島嶼無法清理的垃圾殘餘,小島的原住民只好對其全盤接收。久而久之,戰爭遺留下的廢銅爛鐵竟成為島上孩童遊戲的玩物:他們在坦克里爬來爬去、把氧氣罐掛在樹上盪鞦韆…… 這暴力與純真的錯誤結合所產生的刺眼且令人不安的感覺被戴禕用塗上粉藍、粉紅、粉紫等顏色的炸彈頭裝置表達了出來。它們沿著門框斜掛一排,遠觀如風鈴般靜美;可事實上象徵武力的彈頭配上充滿童稚的色彩所形成的,是一個荒誕的錯位。

        如果彩色彈頭裝置局部呈現了二戰遺留殘骸在海島上的“被回收史”(Recycling History),《潮汐表》(Tide Tables)則是對島嶼本身的縱向描繪。島嶼四面環海,島民每一天的作息與活動均憑無規律的潮漲潮落而定。赤道上空的顏色濃郁且變幻莫測,淺淺的潟湖經陽光反射後的顏色瑰異動人。在海島上生活了整整一年、每一天都經歷不一樣的清晨與落日的戴禕將她的感受用表格的形式“記錄”下來。藝術家將輕薄的和紙蘸上彩色墨汁,讓其不受控制地在紙上任意暈散開,這就好比自然的無法預測、瞬息萬變。隨後她將多張蘸上墨水的和紙重疊、構成表格中的一格,似乎就像徵島上的一日;這樣日復一日拼貼下來,終於形成蔚為壯觀的海島氣候全息表。三個潮汐表的顏色用得是三個島上最常見的色組,中間穿插縮小過的海島風景照片,如此形成虛實結合的流動風光。

        戴禕的作品就是一部海島的微觀史,她用微弱的藝術姿態表現了西方文明對馬紹爾群島的侵蝕。這種不直接、去政治符號性、因節奏緩慢而詩意的微弱​​手勢所達到的,是一種寂寞無聲、由感官出發的悲憫。戴禕用她靜默的作品完成了對島嶼的回憶與紀念。

戴祎展览:4月30日至7月16日
Exhibition: 30 April – 16 July

展览地点/Exhibition venue: House of Egorn
Schöneberger Ufer 51
Berlin 10785, Germany

                   

© 2011 ART.ZIP all rights reserved.  ISBN 977 2050 415202

Site by XY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