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

Recent Researches and Exhibitions on Ming Dynasty Porcelain Outside China
近年海外明代瓷器研究和展覽舉要

第三部分:有關明代陶瓷的外銷

 

值得注意的是有關明瓷的英文著作,很多都強調其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作用,甘淑美女士(Teresa Canepa)於2008年為倫敦與里斯本的古董商兼出版商Jorge Welsh撰寫的克拉克瓷圖錄,體現了克拉克瓷研究的新進展,起名為“Kraak Porcelain: The Rise of Global Trade in the Late 16th and Early 17th Centuries”(《克拉克瓷—16 世紀晚期到17世紀早期興起之全球貿易》)。之前1989年Maura Rinaldi 女士有關克拉克瓷的重要專著“Kraak Porcelain- A Moment in the History of Trade”,也名為《克拉克瓷—貿易史之重要一刻》。

明瓷中的漳州窯瓷器,因屬民窯且以外銷為主,傳統上國內關注較少,但在國外因傳世及出水不少而受到較多的關注,早年有Barbara Harrisson出版的荷蘭公主堂博物館藏發現於印尼的所謂“汕頭器”圖錄“Swatow in het Princessehof :the analysis of a museum collection of Chinese trade wares from Indonesia”(Gemeentelijk Museum Het Princessehof, 1979),之後有印度尼西亞陶瓷學會Sumarah Adhyatman 編撰的印尼發現的漳州窯瓷圖錄“Zhangzhou (Swatow) Ceramics: Sixteenth to Seventeenth Centuries Found in Indonesia”(Ceramic Society of Indonesia, 1999)。近年的漳州窯圖錄則有甘淑美女士為Jorge Welsh編撰的“Zhangzhou Export Ceramics: the So-called Swatow Wares ”(Jorge Welsh Books, 2006),以及曾任菲律賓東方陶瓷學會會長的莊良有女士(Rita C Tan)編撰的菲律賓藏家的收藏展覽圖錄“Zhangzhou Ware Found in the Philippines : “Swatow” Export Ceramics from Fujian 16th-17th Century”(Yuchengco Museum, 2007)。

按莊良有老師為菲律賓華裔望族,其家族對保護傳播中華文化頗有貢獻。莊老師擁有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考古及陶瓷碩士學位,多年來與菲律賓東方陶瓷學會策劃多個中國陶瓷展覽並出版圖錄,最近又於2017年9月舉辦《菲律賓發現的宋元福建陶瓷》展,為該組織的第六次展覽,雖非明代瓷器,但歷史發展本來並非可以按朝代截然分割,而以其高齡,身體也頗有不便,兼以公務勞神,如此不易,不顧行文拉雜,提及於此,感記其功其勞(圖7-8)。

圖7

圖8

近年出版的載有明瓷的沉船,有天啟五年(1625)左右的“萬曆號” (The Wanli Shipwreck and Its Ceramic Cargo, Department of Museums Malaysia, 2007),及15世紀晚期約弘治年間的“莉娜”號(Sunken Treasure: Fifteenth Century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Lena Cargo,Periplus, 2000)。生前任泰國曼谷大學東南亞陶瓷博物館館長的著名陶瓷史學者羅珊娜·布朗女士(Roxanna Maude Brown),於2004年向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提交的博士論文,從眾多沉船發現的中國、泰國、越南等各國陶瓷的數量增減、各自所佔比例大小等,探討明代海禁政策抑製瓷器出口造成東南亞市場中的“明瓷空缺期”,泰國越南等陶瓷工業和外銷市場在海禁期間的發展,以及借助沉船明瓷等建立泰國外銷瓷編年等重要議題。2008年布朗博士不幸蒙難去世後,該論文經同事友人編輯,2009年於曼谷出版,題為“Ming Gap and Shipwreck Ceramics in Southeast Asia: Towards a Chronology of Thai Trade Ware” (《沉船陶瓷所見東南亞的明瓷空缺期—兼及泰國外銷瓷編年》,River Books Press)。

其它近年出版含有部分明瓷的英文圖錄,有柯玫瑰女士(Rose Kerr)等為倫敦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撰寫的館藏外銷瓷圖錄“Chinese Export Ceramics”(V & A Publishing, 2011);Maria Antonia Pinto de Matos為三十年集藏以外銷歐洲瓷器為主的“RA”收藏撰寫的圖錄“The RA Collection of Chinese Ceramics: A Collector’s Vision”(Jorge Welsh Books, 2011);以及William R Sargent為美國馬薩諸塞州Peabody Essex博物館館藏外銷瓷撰寫的圖錄“Treasures of Chinese Export Ceramics from the Peabody Essex Museum”(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2)。

另外2010年還有兩本有關中國陶瓷的英文新著有明代瓷器章節。一為羅伯特·芬雷(Robert Finlay)教授的專著The Pilgrim Art: Cultures of Porcelain in World histor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在世界史框架中講述中國陶瓷的發展與全球傳播,甚為難得。鄭明萱知曉此書後譯為中文,2011年由台北貓頭鷹出版社以《青花瓷的故事》為名出版(圖9-10)。此後大陸海南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有簡體字版,可參看http://mp.weixin.qq.com/s/4t5JWdkfM4UgPYNlp5PhqA。鄭明萱,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廣告學碩士,北伊利諾伊大學電腦碩士。旅美二十多年,原本公餘從事譯作,後專業為之。譯業以楊絳為努力目標。譯著多為重量級經典作品,以《從黎明到衰頹》奪得金鼎獎第一屆最佳翻譯人獎。可惜於2014年3月辭世,為譯林憾事。

圖9

圖10

另一書為李智宴、包靜宜(Virginaia L. Bower)和賀利女士編輯的陶瓷通史“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Paleolithic Period through the Qing Dynasty”,其中有李智宴先生撰寫的明代章節,以及金澤陽、賀利、William R Sargent合寫的外銷瓷專章;該書英文版由耶魯大學出版,中文版《中國陶瓷藝術》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同年出版。

此外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圖書館的“外刊掃描”,是自2014年開始啟動的項目,以學院圖書館館藏近百種外文期刊為基礎,挑選國際上具有較高影響力的若干種期刊,以學院在讀研究生為主力,對其目錄、摘要進行翻譯,擇其重要文章進行簡介、討論。這些成果定期刊發於《中國文物報》,同期發佈在“紙上考古”公眾微信號上。同時,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圖書館也為讀者提供外刊篇章的文獻傳遞服務。近來一期“外刊掃描”的推介文章,作者為文博學院信息資料中心陳沖、方笑天, 涉及6-8世紀外來因素對中國陶瓷手工業的影響以及12-18世紀中國陶瓷在海外的發現和使用,包括少量明代瓷器。可參看http://mp.weixin.qq.com/s/FHOHDkEBvasZ6wNy72AhMw。

 

撰稿 x 李寶平
Text by Baoping Li

                   

© 2011 ART.ZIP all rights reserved.  ISBN 977 2050 415202

Site by XY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