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pstream Trailer from Tommy on Vimeo.
今天參加了一個很特別的藝術作品發佈會,第一個需要帶護照參加的藝術現場。今年6月4日,希斯羅第二航站樓“女王航站樓”正式整修完畢對外開放,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旅客大廳當中的巨大雕塑作品 -《尾流》。這件被扭曲的77噸重,長78米的鋁皮作品模擬了飛機在飛行中劃過的氣流的形狀, 感覺和杜尚(Duchamp)《下樓梯的裸女(Nude Descending a Staircase)》還有翁貝托·薄邱尼(Umberto Boccioni)的《空間中獨特的連續性形態(Unique Forms of Continuity in Space)》有異曲同工之妙。理查德·威爾遜可謂是英國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他在利物浦創作的《翻天覆地(Turning the Place Over)》在英國可謂是婦孺皆知,他把一整棟建築切割出一個圓形部分扭曲拼合,創造了如盜夢空間一般的視覺效果,整棟大樓變成了一件裝置做品。圍繞著《尾流》整件作品從創意到成型的4年間,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說,從想法的成型,到紅牛特技飛行隊的實施,直到解決各種技術環節達成最後的作品呈現,可以說這是一個如同紀念碑一樣的作品,承載了當代藝術的最終夢想──激發人們創造的慾望與集體的狂歡。
發佈會上發言的人很多,藝術家Richard Wilson RA,建築設計師Luis Vidal,星空聯盟CEO Mark Schwab,希斯羅發展部主任John Holland-Kaye,英國文化委員會執行官Sandie Dawe,英格蘭藝術委員會Peter Bazalgette爵士,悉數到場,從各個方面介紹了新航站樓的情況,上百家媒體也很活躍,提出了很多尖銳的問題,比如對第四代航站樓的理念和安檢之間的關係的質疑,以及公共藝術和空間對公眾的影響等問題。一上午的發佈會更像是一個聽證會,了解到了很多冷知識,比如從1﹣4代航站樓的設計異同,比如教堂和機場之間的類比,比如機場施工規格的各種參數等等。結束了發佈會,我們參觀了還沒竣工的航站樓,也是經歷了我人生中最為嚴格的安全檢查,個人感覺這個航站樓設計的很人性化,功能性很強,而且自然採光非常好,讓人很舒服從,體驗上來說我覺得比第三航站樓強不少。